找到相关内容95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提婆达多之坠堕

    。而初果的圣人还没有得到择灭而离系,但能不再投胎到地狱、恶鬼、傍生三恶道的原因是得恶趣的非择灭。  (4)非择灭的得  非择灭的得有什么意义呢?印顺导师在《唯识探源》对非择灭和得[10]的关系有以下... [11]:印顺导师著《唯识探源》(p.130)  [12]:《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》卷76,(大正27,395c25~396a2)云:  未来诸法来集现在时,如何聚物非本无今有?现在诸法散往过去时,...

    慧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1451781.html
  • 读《大毘婆沙论札记》论师的轮回观

    如此,说一切有部系下,有部、犊子部,以及说转部,都是依蕴立我,以作为有情生命移转的说明。然三者最大的歧异点在那里?印公导师在《唯识探源》中,有精辟的解说。而值得留意的是:犊子部的「不可说我」,及说转部...「非即蕴离蕴,依蕴处界假施设名」的「补特伽罗」,二者有何不同呢?印公导师在《唯识探源》分析说:  有部的假名我,创建在现在五蕴相互间的连系,与未来过去相似相续的关系上。这假我,是依不离诸法实体而现起...

    释悟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647481.html
  • 永怀导师忆因缘

    的见解。”以今日而言,目前国际佛教,热衷于“原始佛教”的研究,而导师有关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的著作,如《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》、《杂阿含经论会编》、《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》及《性空探源》、《唯识探源》几本书,从文献引证或义理抉择,当今汉传佛教华文领域,我看不出有人能取代其著作。那些提倡“复归佛陀的教导”的法师,或是标榜不仅只是照著讲,更能接著讲的学人,依我看来,他们现阶段的成就,只是在...

    释宏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2151796.html
  • 唯识哲学对对像世界的说明

    印顺导师:《唯识探源》,台北:慧日讲堂  (二) 印顺导师:《辨法法性论讲记》,台北:正闻出版社  (三) 释日慧:《佛教四大部派宗义讲释(上)》,台北:慧炬  (四) 牟宗三:...为所缘。此三种境是种子、器世间及五根身。至于,三境之中的种子,是指由诸识熏习的相、名、分别的有漏习气,它们藏在阿赖耶识,随缘而生识的认知分别的作用。  (五)“虚相唯识”学派及唯识的根本旨趣  “...

    潘爱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3154610.html
  • 论师的圣果观(上)

    东山住),都是大众部之姐妹学派;雪山部,是说一切有部分裂出来之后的根本上座,转名为雪山部。如此,可见大天学说相当盛行,对教界一定有某种程度的影响。印顺导师在《唯识探源》一书中,对大天五事有独到的见解。...荒唐。事实上,这是“不染无知”、“处非处疑”,阿罗汉有没有断的诤论。(《唯识探源》,p.139)   罗汉有无知、有疑惑,这是指出了罗汉功德上的缺点。在以罗汉为究竟的上座面前,简直等于诬辱,这才...

    悟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489880.html
  • 印顺导师对新旧译唯识的定位与评析

    、〈共不共之研究〉、〈评破守培上人读唯识新旧不同论之意见〉三篇文章,或涉及或专门讨论唯识,第一部写作是《唯识探源》(民国二十九年),最早讲录成书的是《摄大乘论讲记》(民国三十年),显见他早年的修学...,纠缠不清一样”。[15]导师的第一部作品《唯识探源》,即肇因于这些令人目不暇给的争辩,想为唯识的根源作一番厘清整理的工作。他在〈自序〉中,明白地宣示旧译唯识的真心派与新译唯识的妄心派皆源自于印度...

    陈 一 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0046087.html
  • 略述唯识对赖耶存在的论证

    阿赖耶识思想的源头,在《唯识探源》中对此问题发挥了相当卓越的见地2。   演培法师在《唯识思想演变史略》一文中指出,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中都含藏着赖耶思想3。认为“唯识思想萌芽于学派思想”。4他说:...潜在识有关,并对此发表了精辟的见解。6   昭慧法师在《初期唯识思想——瑜伽行派形成之脉络》一书中,在“根本佛法与唯识”和“部派佛教与唯识”两章发表的卓见,虽是在印顺导师《唯识探源》的基础上作...

    上恒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153787347.html
  • 论师的业力观

    都必须加以诠释与分析。部派佛教时代,各部派的学者们,对于这个修行解脱的切身问题——业力说,都作了详细而深入的探讨,成为论典中份量颇重的篇章。关于各部派的业力说,印公导师在《唯识探源》一书,有非常精采...辨。这动身发语的‘作事思’,是身业与语业。身体的运动与言语的诠表,只是思业作事所依的工具”(《唯识探源》,p.148)。大众部说“唯心心所,有异熟因及异熟果”,是把招感异熟果的业因,规定为“心心所”...

    悟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389878.html
  • 简介部派思想大要

    “舍利弗阿毗昙”中,已把六识与意界分别解说,并且说意界是“初生心”。规定初生心为意界而不是意识。导师以为分别说部是最初提出细心思想(唯识探源p89)。以上“依蕴立我”与“依心立我”之轮回观,导师依原始佛教“名色縳、名色解”的见地,五蕴一论者要适当些吧!(唯识探源p50) 第四节 三世实有与现在有 佛说“诸行无常”, 一切有为法是有造作,有生、住、异、灭的变化。在生灭现象的时间中,有过去、...

    叶慧祥 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0951769.html
  • 部派时代的业力观

    唯识探源说:“这点,与成业论所说的不失、增长论者的意见相近”。成业论说:“由善不善身语二业,蕴相续中引别法起,其体实有,心不相应行蕴所摄,有说此法名为增长,有说此...有部说无表业,是以色为性的,经部说思种子,是以心为性的,正量说不失法,是以什么为性子是心还是色?不!这都不是,唯识探源说:“不失法虽与业俱生,并且是“摄业果令不失&rdquo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1565959.html